hengstyle:恆隆行

26

April 2021

人物專訪

26 April 2021 / 人物專訪 /

創 建 人 與 植 物 共 生 之 橋|黃 盛 璘

TEXT │ Yui Chen PHOTO │ Aihciy Hsu

在代表台灣地標的 TAIPEI 101 附近,有遊客週末最愛造訪的人氣景點——象山,這裡除了有景色優美的登山步道,台灣園藝治療的發源基地「象山農場」也隱身其中,滿是綠植的入口乍看跟原始山貌並無二致,一切都是黃盛璘多年前設下的特別安排。

 

黃盛璘是台灣推廣園藝治療的第一人,她原是出版社編輯,在 47 歲那年毅然辭職,前往美國尋找人生下一個路標。自 2004 年在美國梅里特大學(Merritt College)取得園藝治療師證照後,把樸門農藝(Permaculture)概念引入台灣,創立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與象山農場,以植物為媒介,協助特殊族群如早療學童、失智長者、精障者等建立和生命的連結。

 

 

園藝治療和其他輔助治療最不同的地方, 

是把一個生命連結另一個生命, 

讓植物的生命力啟發個人的內在力量, 

幫助人們能夠好好面對自己的問題。

 

 

說到「農場」二字,多半會聯想到圈養家禽家畜,菜圃苗園都被農人精心梳理照顧的環境,當黃盛璘為我們打開大門的瞬間,心中原有的「農場」定義也被同步更新了,她樂呵呵地介紹著:「我們這裡呢,就是盡可能還原自然的樣貌。」一行人邊走邊聊經過前半段的象山農場「王爺區」,一路上看見和大樹相纏的瓜藤,花朵上爬滿採蜜的螞蟻,聽見不刻意修剪的枝條隨風發出的摩擦聲;如果大口呼吸,還會發現鼻腔有股麝香木混著野薑花的香甜。

 

和過去爬山或參訪農場的經驗相比,這段不足百米的坡道已讓五感接收的資訊量超標,因為平日來訪象山農場的對象需要更豐富的感官刺激,有些是靠聽力和嗅覺走上小坡的視障學生,也有認知或表達能力不足的身心患者;後半段比較平坦的象山農場「王母區」則是農圃與育苗高床兼有的場域,使行動不便的輪椅族或高齡長輩也能享受親手種植的樂趣。就算身體和感官少了點什麼,但身處大自然獲得的樂趣不比任何人少,從而收下因植物啟發的欣喜或平靜之情,是黃盛璘推廣園藝治療的原點。

 

「其實,很多人一看見植物會不知所措。」黃盛璘點破了現代人脫離自然太久之後的真實,「別說是我們服務的特殊族群,根據多年園藝治療經驗,我漸漸發現所謂『正常』和『精神疾患』只有薄薄一紙之隔,在疫情爆發後尤其明顯。」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下,迅速累積的壓力遮掩許多人對未來的想像,甚至也失去和其他生命連結的渴望,「但本來就喜歡捻花惹草的人不算!」黃盛璘再度呵呵笑了起來。身為從小愛到處撿葉片、種子塞滿抽屜的野孩子,生來能用充滿愛意的粉紅濾鏡看待植物,也許某種程度而言是幸運的,至於如何幫助他人打開心裡「那個開關」,就是園藝治療師的工作。

 

 

我正在推廣「青草生活 360 度」,只要身體有任何不舒服,先找植物就對了!園藝治療雖無法取代正規醫療,但可以在日常生活幫人們守住第一道防線,例如喉嚨痛泡魚腥草茶、殺菌用艾草薰香。我鼓勵大家在後疫情時期,不光是在家種 10 大保健植物,感受照顧植物的樂趣之外,也可以嘗試多元的應用方式,例如作成料理或玩 DIY 創作,保持身心健康有活力的狀態,體會受植物關照的安心感,每個人都能輕鬆自在地和植物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

 

 

光是喜歡植物還不足以勝任園藝治療師角色,「我們的存在就像一座橋樑」,黃盛璘用簡單易懂的比喻,橋的另一邊,是人,「園藝治療師必須有想服務人的同理心,比是不是綠手指更重要。」在設計園療課程時,首先要考慮學員背景和手作能力,接著把植物和季節、節慶串聯,在春天種苜蓿芽見證發芽的喜悅、元宵節做白蘿蔔燈籠並學會祝福、清明節吃艾草草仔粿思故人,「帶領精障或失智學員和植物相處時,我們更重視聆聽,觀察他們反應。」有時候植物像一把鑰匙,無法表達的情緒、遺落腦海的記憶因接觸植物而打開,「是植物的生命力鼓勵了人,我們只是一旁陪伴而已。」

 

身為台灣園療師第一人,黃盛璘得率先找出最「接地氣」的植物。自美國取得證照回國後,她發現歐美園藝治療常用的香草植物不適合亞熱帶氣候,藉由萬華青草巷找到的靈感,經過反覆試種,歸納出「10 大居家保健植物」:艾草、薄荷、魚腥草、左手香、蘆薈、紫蘇、薑黃、石蓮花、地瓜葉、蔥蒜。當學員發現植物很好養,又和自己「真的」息息相關,順勢強化和植物相處的意願。「當我們問阿公阿嬤:艾草這麼好,要不要種一盆?大家都會說:厚啊!」對植物的優點做出純樸真誠的回應,彷彿把時間軸往回推到古人第一次發現艾草妙用無窮的機緣,促成許多植物與人類共生至今的結果。「當我們把人引導到植物所在的另一端,讓他們一起開心過日子,橋就可以撤了。」黃盛璘如今每天在不同機構來去,造橋又撤橋已過 17 個寒暑,她的眼神不見疲倦,因為和植物一起幫助人的日子,是她為自己選擇的道路,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黃盛璘說人生至今已應有盡有,不缺任何東西,現在如果還「想」要什麼,就自己動手參與物件的誕生,使用起來心情也格外不同。她把親手捏的「壺中乾坤」小陶壺、倒流艾草 / 檜木香錐,加上取自農場的野草做成水苔球,組合成「微山水」造景盆,是她每天早上必定靜靜凝視的畫面,運用想像力照見心裡那片更遼闊的大山與瀑布;有趣的是,有的野草在盆裡長得開心,黃盛璘就放任他們盡情生長,長得不開心的就趕快帶回山中復植,因此盆景風光時有不同。她笑稱自己可能喜歡「玩火」,因為火可以快速帶起能量流動,近日的得意作品是手作蜂蠟蠟燭,和植物綁在一起就是送人自用兩相宜的好物。黃盛璘有在日本留學 4 年的底子,最近正在閱讀野草相關的日文書籍,借鑑他人長處,發想適合在台灣執行的點子,期待能引起更多人對路邊常見植物萌生興趣,進而帶入生活。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