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11

January 2023

人物專訪

11 January 2023 / 人物專訪 /

沉浸樂聲中讓心安住 ——陳沛元在缽聲中逐漸靠近自己

文字|Yui Chen、攝影|Emma SY Wang、編輯|彭永翔Josh Peng、Lyra Lin

 

 

以呼吸和靈魂調頻 用樂聲與自然共振

 

想療癒他人之前,必須先踏上療癒自我之路。「對我來說,靜心可能比演奏還重要」,從 19 歲時飛向印度的西塔琴之旅開始,13 年來,音聲藝術家陳沛元始終以修心護持日常練習與創作,在缽聲與手碟聲繚繞中持續轉化自我,剝除原本攀附心中的藤蔓與枝節,一步步靠近安住內在的自己

     
缽聲中的浩瀚宇宙

在隱身樹叢間的溫室建物中,陳沛元席地而坐,輕輕閉起雙眼進入內在心流,手中敲擊的三昧琴泛音和隱身草木的蟲鳥合鳴,也和流過樹梢的秋風對話,一切是如此自然而然,無法想像他在高中時期曾受嚴重的身心憂鬱所苦。大學考上實踐媒體傳達設計系後,陳沛元原以為視覺創作可以解答自己對生命的提問,「但我發現就算設計做得再漂亮,也沒辦法帶給我真正的快樂,或是能幫助整個地球或人類更好。」19 歲那年,他看了德國新電影導演荷索(Werner Herzog)拍攝的達賴喇嘛紀錄片《時間之輪》,也在因緣巧合下首度認識西塔琴,深受充滿靈性的古老樂聲感動,決心前往印度踏上音聲與靈魂的尋根之旅。

 

當飛機輾轉抵達加爾各答時,眼前景象與氣味為他帶來強烈的震撼教育,「我以為自己來到平行宇宙,街道滿是腐敗氣味、無家可歸的人,甚至還有各種動物?!」度過無眠的第一晚,隔日他發現有位母親帶著三位幼孩在路上乞討,瞬間生命的輪迴彷彿顯現於當時僅有 19 歲的他眼前,在僵化的種姓制度下,孩子們的未來是否會像是他們的母親一般,依然顛沛流浪呢?或許幾千年前佛陀也曾見過同樣景象,最終出離生老病死之苦,「印度的一切都很赤裸,在此發生的靈性追尋或苦難都過於真實。印度人毫不隱藏生命陰暗面的文化,好像就是我想尋找的答案。」

 

接下來幾天,陳沛元持續走在毫無章法可言的印度街頭,心中反而越發自在起來,他開始在混亂中看見五彩繽紛的顏色,解構了他曾習以為常、井然有序的現代都市文明,也把他的心思帶回宇宙誕生前的混沌狀態,「在所有既定觀念都被解構的狀態中,我發現腦袋變得有餘裕去反思自我存在的價值,我和最真實的自己相遇了,也更加確定自己是活著的。」

在過度真實的印度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

他沒忘記來印度尋找西塔琴樂聲的使命,搭上所謂「三等車廂」火車前往印度文豪泰戈爾創辦的和平村學琴,「沒想到在這裡遇上真正點醒我的對象。」

 

雖然已是十多年前,他對相遇情景仍歷歷在目,「車廂中有位吟遊詩人,打扮與流浪漢無異,手抱獨弦琴、腳踝套著腳鈴,口裡唱的詩歌對大眾來說有怡情的娛樂效果,但是對靈性有感知的人,可以聽得出歌詞隱喻的靈性世界觀。」後來陳沛元如願學會西塔琴,才發現靈魂想去的目的地仍在他方,「西塔琴是宮廷樂器,演出樂聲非常華麗,吟遊詩人的獨弦琴只有一根弦,頂多只能用來打拍子,我卻一直忘不了他們『以音樂修行』的生命之道。」

 

陳沛元以梵文「sadhana」的深厚含義奉行音樂修行理念,練習樂器前必定從修心儀式開始,「因為敲缽的門檻是很低的,不像小提琴需要複雜技巧。真正的療癒師演奏的聲音,能夠蘊涵一個很浩瀚的宇宙,傳遞敲缽者的內心能量,這是最難練的,因為內心是無形無相的,也是音療師修行最重要的地方。」

 

陳沛元使用的鈦金頌缽全台灣只有唯一一組,正名為「三昧琴」,它誕生於冬季大雪紛飛、日本三大神山之一的「白山」。鍛造大師每年只在嚴寒的冬季打造 100 多個琴缽,烈火淬練的鈦金屬捕捉了大師在鍛造敲擊當下感受到的自然音符。他回想當時以英文寫信問大師:「琴缽是否有調音過?」大師簡短地回覆:「你直接來就知道了。」當他好不容易抵達大師的工坊,突然腦中流入一句話:「我們等你很久了。」陳沛元和大師說聽見三昧琴對自己說話,沒想到大師原本嚴肅的臉龐綻放出孩子般的開心笑容說:「你也聽得到嗎?」原本語言不通的倆人,在音樂神靈的眷顧下變得心靈相通。




那一天,陳沛元一口氣挑了 33 個琴缽,「印度文化相信樂器是神明的化身,我感覺他們也是我靈魂的一部分。」在日復一日練習過程中,脫下一層又一層包裹靈魂的殼,「這 10 年來,每當我愈練習,就愈來愈靠近自己的心,音樂也變得愈來愈純粹,有了這股內在力量,即便只是敲一個音,能量都會很強大。」陳沛元輕輕地敲擊,三昧琴在穹頂下迴盪出冰晶質感的空靈泛音,一片又一片的音波容納了彼此,也輕柔包圍了聆聽的人。

療癒空間的音聲能量

10 年之間,他從內在出發的樂聲曾深入撫慰許多人的心,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就連空間也能吸收療癒的力量。每次演出前,陳沛元會抽空走訪表演場地,不光是確認場地聲響效果,同時也了解和場地相關的過往歷史。

2022 年 5 月在新平溪煤礦卸煤場舉辦的「層層」投影與音樂計畫中,陳沛元看見每條狹長黑暗的礦坑是人類深鑿入地底的縫,在夾縫中挖煤的人多是社會的邊緣之人,他們冒生命危險採出的煤礦卻提供一整個社會運作的動能。有感於此,陳沛元為「入」、「黯」、「流」三部樂曲章節編曲與設計聲響,描述礦工們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異質地下世界,在那裡遇見古代動植物殘骸以自身的死亡支持著地表的新生,甚至礦工本身也會面臨各種意外造成傷亡。直到樂曲最終章,礦工們走出黑暗,陳沛元演奏的手碟音符也轉而洋溢著光明與希望,同時間搭配的投影畫面是漫天飛舞的光粒,一旁的礦場主人見狀,不禁脫口而出:「煤礦燃燒時的粒子也是長這樣⋯⋯。」演出結束後,感到整座礦場與存在其中的精神都被光包圍著,長久以來承受的傷痛都過去了,也平靜了,這或許正是聲音療癒能夠帶來的轉化與光明的力量。

 

19 歲、32 歲、自己

2 個月前,陳沛元表示「想將聲音療癒能量與益處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他開設 YouTube 頻道「沛元的聲波療癒室 ET Sound Healing SPA」呈現和夥伴們即興流動的演奏,「以前東方的觀念是還沒出師前不要對外演奏,但我認為未完成的狀態也有美好之處。」目前他正獨資錄製聲音療癒專輯,並於「了了礁溪」展出沉浸式聲音療癒作品。

 

從 19 歲一位單純受到古音感召的年輕男子,走到推出個人專輯這一步,他引用泰戈爾詩句「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聲調,需要最刻苦的練習。」做為這趟耗時 13 年的內在旅程註解,陳沛元戲稱去印度前的自己是「上輩子的事」,「19 歲的我因為身心憂鬱等因素,心中充滿迷惘困惑又憤世嫉俗,這也是我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我必須先走過這些年才能回到出發點,或許有些人會想『這些年不就浪費了?』但我想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主人翁一樣,他的奇幻之旅說明旅程的每分每秒、每個地點都是必須親身經驗的。」

 


每個人的靈魂本質已經具足一切,只是某個時間點前還不知道而已,「很有趣的是,我們喜歡先朝遠方尋找生命的珍寶,最後發現寶物就在自己的靈魂裡。就像我走了 13 年,才發現旅行的起點和終點是相連的,兩者沒有不同。我還是 19 歲那個苦思著能為地球和人類做些什麼的我,只是現在以音樂作為媒介,讓我更有信心、也更快樂。」他彷彿走過一場脫胎換骨的輪迴,從「這輩子」開始,以音樂幫助同樣想踏上靈魂旅程的人保持和內在力量的聯繫


                                                                                                                                                                                                                                                                                                                                                                                                                                                                                                                                                                                                              

 # 陳沛元進入創作之流的「心療」:

1

採集帶來療癒能量的神聖植物:前往工作室的路途就像探訪秘境聖地,一路上被茂密植物左右簇擁著。他隨身攜帶鋸子,途中會採集一些適合焚香的枝葉,作為稍後薰香淨化的材料。

2

泡茶歇息拋開俗世雜念:抵達深藏在陽明山水源區的工作室後,先沏一壺從雲南帶回的滇紅茶,心思一秒飛往同樣山明水秀的雲滇高原,從山下帶來的瑣事瞬間已拋諸腦後。

3

焚煙淨化並祝福空間:根據西藏旅居經驗,陳沛元看見藏區人民每天早上將神聖植物焚燒生煙,村落時常煙霧繚繞。他以落羽松取代藏人使用的雪松,加上台灣代表性香木肖楠。柴火點燃後,劈哩啪拉的細碎爆燃聲彷彿「自然 ASMR」,療癒聽了太多城市噪音的耳朵。

4

以呼吸安住當下:使用源自印度的「正念呼吸法」,只要盤坐、閉上眼、感受鼻孔一進一出的氣息確實流過人中位置足矣。陳沛元指出現代人壓力大,很多雜訊都會儲存在呼吸中。假如突然發生一件令自己生氣的事,雖然事件過去了,情緒還被困在憤怒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立刻運用呼吸法把身心安住在當下。他發現,每當展開「僅僅觀照呼吸」的古老冥想練習時,覺知會開始像光芒緩緩滲入呼吸中,所有療癒將會自動發生。當他在呼吸練習中突破內心障礙後,樂器發出的聲響會明顯不同。

5

以身體記住靈光一現的旋律:冥想結束後,他會進行 1 到 2 個小時演奏練習。很多時候靈感降臨時,連篇的美麗音聲流洩而出,卻來不及按下身旁的錄音機。有感於許多音樂應該被留在純粹的當下,只要練習夠勤快,身體每顆細胞、每吋肌肉都會幫忙大腦記得,直到音樂變成身體一部分,每回外出演奏即是「練習」的體現。

 

 

 

陳沛元

 /

音聲藝術家與療癒師,將自己定義為「在現代社會傳遞療癒能量與古老智慧的管道」。從 19 歲起走訪印度、西藏、不丹、西伯利亞高原等地,學習即將失傳的樂器演奏法與喉音,再把古音轉譯至電子音樂脈絡中。手碟、頌缽、西塔琴、三昧琴、澳洲木管等都是他擅用的樂器,或創造深入個人身心的療癒音頻、或結合光影藝術,蔓延出超越空間與維度的浩瀚。例如舉辦於新平溪煤礦卸煤場

「層層」,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燃 Burn」等。目前他與風潮音樂身體工房總監共組「Oneness 聲波療癒跨界樂團」,以古老樂器鳴聲帶領人們重回靈魂淨土。


 









藝術創作之道上會碰上許多考驗,不論是靈感枯竭或是經濟困境,

我們必須不斷地挖掘自己的
潛能,過程中也會一直與徬徨相伴。徬

徨就像是黑夜,而我透過每日正念靜心和音樂練習,在暗夜裡找到

一股「全然信任」的內在力量——使我有能力相信前面有光,該往

那個方向走下去。所以每次徬徨反而都是幫助自己堅定

通過生命考驗的契機。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