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05

December 2023

記憶的滋味

05 December 2023 / 記憶的滋味 /

【打開怡安的食器棚】東京器物旅行

文字、攝影|盧怡安、編輯|彭永翔Josh Peng

為收集餐桌上喜愛的器物,特地出發的旅行,已經不是第一次。還記得初次為了每年八月的五条祭拜訪京都時,開了眼界,我曾買了29項大大小小的陶瓷器回來。或是為了給當時常做的泰式料理,有道地的模樣,也跑到曼谷搜羅了一籮筐的泰式餐具。

不過像今年秋天這樣,一整週剛好遇上各式各樣的市集、古物店,排滿連續六天的拜訪,還是第一次呢,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能為自己未來的餐桌風景,打開更寬的視野,我全心滿足。

這一趟器物旅行當中,我自己覺得最親切、融入日常的,是東京大江戶古董市。而最歡樂,宛如和朋友一起遊玩的園遊會,是手紙社舉辦的東京蚤之市。最舒心的城外郊遊,是益子陶器市,和尋訪川越幾家古物道具行。而最自由自在的散步,是在吉祥寺與蔵前、鳥越的幾家店之間流連。全都非常推薦給大家。

東京蚤之市。

咳咳,那些不小心就買了一些的器物

先說結論。這一趟當中,我以出乎意料的甜蜜價格,買了一小疊平時覺得最順手,最常用到的日式小皿。有別於常見的青花小皿,我曾經偶然在京都買過一只濃綠色的款式。在家裡備料、泡茶,或是吃點心的時候,手邊有一疊很好用,又特別喜歡餐桌上多點綠。常常覺得當時怎麼不多買幾只?這次在各處看到了一些,小小收集了幾款以梅花為主題,各自不同的綠色描花小皿。不是很起眼的大寶物,卻是這幾年來,在每天的料理過程中,最順手的單品。

還有買了一些古董衣架,有昭和時期洗衣店的,還有歐洲的小古董。想給家裡常常掛起來放在眼前看了覺得舒服的長洋裝,一些好看的新夥伴。咳咳,沿路一直收集,不小心買了「一些」,大約是十二支。這有點瘋。

溫潤胖胖的豆青色片口(過去是一種酒壺,我想拿來裝冬天有湯水的料理)、有可愛蓋子的橢圓形小焗烤盅,以及暗紫色的東京切子玻璃杯、小皿,是比較冷門的器形,平時不太容易買到,近期喜歡的作家也不一定會做,看到便收集起來了。


東京蚤之市。

其餘是在益子或川越充滿氣質的選品店當中,受到他們的介紹,從器物中認識了平時在鄉間的樸實作家,買下了黃麻編織的鍋敷(隔熱墊),或圓潤邊角收得極美的木雕圓盤。不是太了不起的大藝術品,很日常,卻很溫暖好用。

明白大家一下看到許多美好物件,一定會失心瘋;但時時停下來想想自己最常用的道具是什麼,最常買了後悔的物件有什麼特質,先標好想要的輪廓,然後再繼續前進。你會發現帶回來的最後都是樸實日常但能用很久的物品。

東京蚤之市。

首日抵達東京時,就受到好友的帶領,在新宿的Boil,穿過樸潤可愛的玻璃杯們,看到了東京漂亮的棕橘秋色。

這是一家在老式公寓裡的小古物店,要爬上老派卻可愛到不行的樓梯才能找到。店內僅可轉圜,但店主十五年來沈澱的眼光下,挑選回來的竹籃、琺瑯盤、老式白瓷淺盤,卻自成一種豐富的品味與風景。細細瀏覽時,各種他在意的細節,像展覽,也像他個人的藝術作品一樣,像是無花紋卻有時間感的花器,厚實但合手的瓢盆,讓人嗯嗯嗯嗯猛點頭的領受許多,好像享用了一頓大餐那樣,滿滿收穫。為我的視野打開了窗,照入了許多溫柔的光線。

走入像是園遊會般的東京蚤之市,一不小心一整天的時間就溜走了

前一日的安靜,和後一日拜訪東京蚤之市的熱鬧,完全形成對比。太像園遊會了吧,飾品、古著、書、印刷品和織品,在一座一座白色的小帳篷裡,連綿不絕的,座落在昭和公園秋天的草地上。

我和朋友只比較關心家具、餐具和古物店。位在較遠而品味風格獨樹一幟的MANSIKKA、PiENi KöTA等店,在這裡幾步路的距離可以一網打盡。風化得漂亮的凳子、隨意堆放什麼都會被襯托得很美的木簍,以及古董湯匙杯盤,不小心就在一攤裡埋首了一個小時,品嚐各式生活道具經歷了時光後,轉換成不同用途的可能。

在Manshikka買的老窗花回家用。

昭和感滿滿的東京大江戶古董市

盛大的東京蚤之市,每半年一次,不一定遇得到。每個月都有的大江戶古董市,容易親近得多。

有人覺得大江戶古董市裡,老爺爺老奶奶的昭和雜貨比較多。誠然,我一進去就買了昭和感滿滿的天藍酒瓶,想要來作花器。不過仍有許多攤有來自荷蘭、比利時或法國的餐具器皿,狀態很好,很令人流連忘返。

和蚤之市主題明確的攤位比起來,這裡的各攤都有許多Mix and Match的意外組合,字畫與津輕海峽的石頭在同一攤,或是古董玻璃和人偶放一起,很有挖寶的樂趣,考驗眼力呢。

左圖:東京大江戶古董市。右圖:東京蚤之市。

到益子及川越,拜訪那些心中的愛店

秋天此時來東京時,不要怕麻煩的,跑一趟益子陶器市吧。陶器市期間,有直達的巴士可搭。欸可是我們一到益子,根本沒太注意陶器,轉身就往幾家選品及器物店跑。

不囉唆,直接推薦pejite、Starnet。是可以一覽當地周遭金、木、編織作家的作品,也能坐下享用午餐的美好地方。pejite展覽的形式頗正式,安靜到近乎莊嚴,但一看進去器物的氣氛,卻那麼柔軟可親,令人感到舒服。我就是在pejite的介紹下,從作品中認識了幾位麻織品的編織作家。Starnet除了器物,也有無農藥栽培的幾樣食材,嗯,好喜歡,買了。

仁平古傢俱店,以及正對面一整個院落裡的古物店、咖啡店,都有與東京不太一樣(價格也不太一樣,笑)的面貌。更加溫暖和煦,也讓人心情鬆軟許多。

因為太喜歡在蚤之市裡的MANSIKKA、PiENi KöTA,在當地朋友的照顧下,也到川越拜訪他們了。鑽進他們的屋子裡,和攤位不一樣,更能領受他們對於器物品味的小宇宙氣氛。MANSIKKA有許多厚實近乎非洲風格的木器,俐落的房子和裝潢都靠自己來(震撼);PiENi KöTA飄著西式香料味的素食小廚房餐桌外,有許多令我有共鳴的好用餐具。素食也好、手作的家具也好,每一間店,都在我心中種下一點「想多做點什麼」的動力,不只是帶回器物而已。

器物旅行,說起來是搜集桌上道具的出遊,但卻也是,在心間上收穫各種靈感、生活嚮往,以及回頭看看自己的料理習慣,慢慢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心靈過程。

很推薦大家出門走一走。

左圖:益子陶器市 / 右上:益子的仁平古家具 / 右下:益子的pejite是可以一覽當地周遭金、木、編織作家的作品,也能坐下享用午餐的美好地方。

【飲食作家 盧怡安】

喜愛動手做菜,也對器皿著迷不已的人。在不同季節裡探索著經典的、新奇的食材,也為廚房、餐桌換上符合時節的那些,或傳統、或現代的道具、器物。喜歡上傳統菜市場搜羅時鮮,也愛上網訂來難得的鮮物。鍾情許多當代器物作家,也在雜貨五金行裡遇見許多可愛好用器物。

著有《秋刀魚一條半》、《秋刀魚變溫柔了》。現在開始每個月固定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季節裡的美味與器物。

IG:milliototo。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