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30

January 2024

記憶的滋味

30 January 2024 / 記憶的滋味 /

【打開怡安的食器棚】康熙和乾隆的,過年糖果盒

文字、攝影|盧怡安、編輯|彭永翔Josh Peng

府上有沒有一年只用一次的器皿,但又很重要。一整年放在高處收著,只為這麼一次出場。我家有,你阿嬤家應該也有,那就是過年糖果盒。

我家的這一只,和你阿嬤家的那一只,應該都很像:圓圓的外盒,裡面分隔出扇形的幾個格子,還有中間圓形的一小格。外盒通常都偏扁,格子一定是單數。為什麼這麼有默契呢?到底是從誰的糖果盒學來的呢?

今年過年除了用糖果盒之外,要不要也試試搭配典雅的高腳盤呢?呈現出既熱鬧又高雅的新年新氣象!

每年過年都會必定出場一次的阿嬤味的糖果盒,滿滿喜氣!

萬曆年間就有的糖果盒—攢盒

其實從明代萬曆年間就有了。我平常跟朋友開玩笑要說很久以前的事時,很愛說那是什麼天寶年間還是萬曆年間的事,沒想到萬曆年間就有糖果盒了。

但當時的款式呢,內層格子比較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扇形。整體是漂亮的畫花鳥瓷器版,內層隔板曲折,由上往下看像一朵綻放熱力的太陽圖形。跟阿嬤家糖果盒一樣的版本,則是在清代康熙年間流行起來的,一樣也是瓷器的居多。

明萬曆 五彩花果錦鳥紋攢盒

不過,康熙年間,宮裡開始有西方傳來,燒製琺瑯的工藝能力。到了乾隆皇時,已經有在銅製盒子上,用琺瑯技巧畫上蓮花、花草、蝙蝠圖形,拿去燒製出天藍、寶藍、牙白色等等精細漂亮的糖果盒版本。怎麼這樣?更美。

這個糖果盒叫做攢盒。不是攢了很多錢才可以買的盒(乾隆這一只的話可能要),攢就是集合,是指集合好多不同種類糖果於一盒的意思。相對於在這之前,每款糖果、果乾、肉乾,都會各用一只盤子裝著的buffet(嗯?)形式;攢盒就是一人版的套餐。

清 銅胎畫琺瑯攢盒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宮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目錄

所以說我們現在去五金行,用210元,就可以買到跟康熙、乾隆在用差不多的,同款糖果盒。(咦?是這樣說的嗎?)是說可以的話我也想要乾隆的這個配色,用塑膠貼花也沒關係,藍色不是蠻好的嗎,可以不要千篇一律是大紅大黑嗎?

還有一個小差別。就是乾隆的那一盒總共有九格,我買的210元的只有五格。怎麼這樣?

噢這是當然的啊,他是皇帝啊。當時地位越高的,可以用越多格。平常人家(我?)不能用九格的形制。

南唐最會辦Party的韓熙載,是用什麼裝果乾呢?

好吧,那在萬曆之前,buffet版糖果器皿長怎樣?

我們拿在南唐時代超級出名,堪稱最會辦派對的大臣韓熙載,當時所用的器皿來瞧瞧好了。韓熙載被他老闆,也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有名的李後主)盯上,派畫家去看看他每天派對到底豪華成怎樣,而有了《韓熙載夜宴圖》1。畫家太強,這幅畫後來成了超級名畫。

在這個一時之選的派對上,用的是細長而高的執壺,有杯托的酒盞,而裝果乾、肉乾等等的點心糖果盒,是各種金屬或白瓷的高腳盤。

欸,你說,這個我知道。最近陶藝家們只要個展中有這種高腳盤,馬上賣光秒殺的款式啊。啊,沒錯。

世紀知名派對上的糖果點心名皿,就是這種上層是弧形的淺碟子,但有高腳造型的器皿。我也超喜歡這個器形,陶藝家個展的時候我都有提前去排隊搶到(馬上被討厭)。

我其實很想,在過年期間,家裡復古一點,除了糖果盒之外,也擺上夜宴圖形式的過年糖果佈置。馬上拿很多高腳盤出來。

南唐所屬的五代十國歷史階段,或到稍晚的北宋時期,這種高腳盤,通常被稱為高足盤。不過也有較深的高腳器皿,被稱為豆2。為什麼這類器皿要被叫「豆」呢?

戰國初期 蟠虺紋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豆這個字,不覺得很妙嗎?它就是一個象形的設計圖本人耶。直接看這個字:上面有平平的蓋子,中間是可以裝東西的盒子,沒錯吧?然後下面有高腳,跟比較寬、站得比較穩的底座。它的確就是一個望文可以生出來的高腳器皿設計圖。

最早的時候,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用陶做成的彩陶豆3。當時沒有蓋子,推測是用來吃大塊肉以外的蔬菜類4;到了戰國時代,出現好多青銅器製的豆,很標準的如豆字一樣有蓋。多半是禮器,也拿來裝醃好的菜、煮好的肉醬。我自己偷偷腦補,比較像高腳的樂扣樂扣保鮮盒。

而在戰國時代拿來裝果乾、肉乾這些零食的器皿,其實是「鋪」,或作「甫」。圓形、高腳、沒有蓋子。對啦,這才是裝糖果點心高腳盤的祖先。

戰國 獸帶紋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你知道豆跟鋪為什麼他們要有腳嗎?因為戰國時代吃飯的「筵席」,就是稍微比較有禮節的雙層野餐墊而已啊,一層墊在下面比較長的是筵,比較短、墊在上面的是席。對,坐在地上吃飯呢,器皿不長高一點怎麼吃得到?所以都有超長的腳,像長頸鹿的腳那麼長。

一直到了漢末,大家開始知道西域有「胡床」這種東西,它不是床哦,也會被叫交椅,可以拿來坐著,大致可以把它想成是露營椅那樣。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才開始生產桌子椅子,坐著吃飯了。 

自此之後,不要說糖果盒了,高腳食器的腳也都慢慢變短,從長頸鹿變河馬。最後,明清的傢俱越做越好了,桌上的糖果盒真的不需要腳了,改成扁扁的一盒,好好放在桌上還比較好拿是真的。

但我還是偏向韓熙載,喜歡拿高腳盤裝糖果茶點啊。今年的過年,除了端出阿嬤味的康熙糖果盒(這兩個人的意象好衝突),我就是想要用苦心排隊搶來的陶藝作家高腳器皿,裝糖果點心啊。

用阿嬤的過年糖果盒、典雅的高腳盤,迎接甜蜜蜜的一年

老實說,用阿嬤的過年糖果盒時,我會裝的,還真不超過五樣。大概就是過年非吃不可的寸棗、花生糖,口感和糖香最讓我喜歡的糖蓮子,還有莫名懷舊的鮪魚糖,再加一兩條南棗核桃糕,就夠了。其他標準的年糖:生仁、冬瓜糖、娃娃酥,其實都太重複了,我的話可以跳過。

用阿嬤的過年糖果盒搭配竹製的古典托盤,為今年過年帶來不同的桌上風景。

於是我就將寸棗用懷紙捲起來,放在高腳盤裡疊好。拿出買了幾百年真的不知道要幹嘛的龍泉窯古典蓋盒,一樣放上一張懷紙,襯上一片喜歡的新鮮綠葉,把糖蓮子擺進去。再端來竹製的古典托盤,把比較高腳的茶壺,沖滿好喝的高山烏龍,一起放進來。

噹啷,韓熙載風格的過年糖果buffet,就完成上桌囉。

將之前買的龍泉窯古典蓋盒,襯上一片喜歡的新鮮綠葉,放在盒中的糖蓮子都顯得精緻可愛了。

你呢?喜歡攢盒多一點,還是高腳盤多一點呢?除了寸棗、生仁,你們家一定要吃的過年糖果,又是什麼呢?

期待大家都有個甜蜜蜜的年。

後記一:我是一個器物的愛好者,很希望把我興奮看到的傳統器皿文化,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產生興趣。但學藝不精,有可能寫錯,大家可以抱持著懷疑謹慎服用,也請有知識的前輩們鞭小力一點。

後記二:我跟熟識的陶藝家說,豆好可愛,拜託做一下嘛。他說不實用,就拒絕我了。他拒絕我了,他拒絕我了。


1.根據余華所著的《故宮研究員帶你看懂中國名畫》,當時南唐後主李煜欲命韓熙載為宰相,但韓熙載見南唐大勢已去,不願成為「亡國之相」,於是藉由通宵達旦的舉辦宴會,希望李煜能放棄這想法。最後李煜也真的放棄命韓熙載為宰相的決定。
2.五代,景德鎮窯青白釉豆,《青白瓷精品鑑賞》,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
3.豆最早為陶製品,始見於新石器時代,如本館龍山文化區的黑陶豆。商周時代的陶豆是最常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皿。青銅豆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基本形制是上有盤,其下長柄連圈足,青銅豆通行於西周時代,盛行于春秋戰國。資料來源:https://museum.sinica.edu.tw/resources/item/65/
4.「烤熟的肉食切塊比較大,可以直接手持食用。因此盆、盤、豆、碗類食具主要是盛裝素食的。」--《炊具食器》陳彥堂著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