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07

July 2019

人物專訪

07 July 2019 / 人物專訪 /

順流而行的海洋生活學/袁緒虎

 雖然我們生活在陸地上,但每當看到電視中播放的海底奇景,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興奮之情,幸好世界上有像袁緒虎導演一樣的人們,把這股感動化作實際行動,拿著相機把海中景色忠實記錄下來,提醒世人在水面下還有一個如倒影般的生態圈存在。
 
人稱「小虎」的袁緒虎導演,活躍場域不在青蔥的森林, 而是湛藍瑰麗的海底世界,認為「大海就是我的片場」, 從 1999 年開始潛水以來,展開把攝影機帶入水中的拍片人生。重視臺灣原住民與海洋文化的推廣,2017   年推出電影《海。人。魚》亦是探討海洋、人類以及水中生物存續的議題。
 
來到袁緒虎導演的工作室內,大面積的藍色海報中和了灰階的水泥牆面,窗邊還有一個折疊整齊的橡膠魚尾,可以看見鱗片上還閃著珍珠色的光芒,原來這就是《海。人。魚》電影中人魚的著裝; 工作室內放置著許多水下攝影器材,對一般人來說看來相當巨大,袁緒虎笑著說等到下水之後就會變輕了,果然對於水下世界的想像,人類總是先被恐懼感包圍著。「第一次潛水的時候也會怕, 但現在潛水感覺像在逛東區,只是人家看櫥窗我看的是珊瑚。」在成為「水中蛟虎」之前,袁緒虎在 19  歲時以片場助理入行,後來進入 Channel V 頻道拍攝過許多知名歌手的  MV,隨著不同歌手的特色嘗試過許多影像技法,一直到遇上人生的導師馬丁劉之 後,他才漸漸明白「想把片拍好,必須先把生活 過好」的道理。

對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的袁緒虎來 說,他覺得最好的狀態就是「永遠在旅途上」,「後來我把每次拍攝都執行得像去旅行,大家早上起床後下水拍片,晚上一起看片喝酒賞星。」如此一來團隊向心力自然而然地凝聚,真誠的情感也如水一般在彼此心中流動,即使殺青後也不會枯竭,「所以我的劇組感情都很好,像《海。人。魚》的人員他們還相約要一起『回』蘭嶼, 用的是『回』這個字。」

袁緒虎如數家珍地聊起蘭嶼的人與物,所到之處都能結交新朋友的性格,也許正像大海充滿著無限的開放性,因此他在拍攝《哈卡巴里斯》時與泰雅族在山上烤野味,拍《海。人。魚》時和達悟族一起撿垃圾。進入水裡,就與海洋生物為友, 看遍海中各式生物的他,最喜愛的海洋生物是海蛞蝓,「海蛞蝓一碰就會捲起變成一圈不是嗎? 我就是用這戒指跟老婆求婚的。」這份屬於海男兒的浪漫情懷,充滿小品般的幽默雅趣,海洋性格的多種面相,在愛海的人身上也一覽無遺。

雖然海底一景一物都是渾然天成的場景,不同生物組成卻傳達著截然不同的訊息,「如果拍驚悚片,得到水草茂盛的地區才有神秘的氛圍,想拍愉悅的感覺,水質清透,能看到珊瑚和魚群的地方就很適合。」但有時腳本寫的跟現實條件不一定符合,「拍片前我會跟客戶溝通,故事結局不會改變,但講故事的方式只能看海相變化見機行事。」 跳脫了商業片框架,袁緒虎如此「佛系」的導演方式,除了在每個當下盡力而為,無論最終結果為何他都坦然接受。「 海洋教會我的事是『豁達』, 身處大海中我們只能把身體放鬆,一切順著流走,因為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關於生命,人類要向海洋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文明的演進中人類不該忘本:永遠不要忘記最初我們也是從水裡而來。
 
水下攝影除了器材要準備好,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也不能忽略, 袁緒虎的水下平安小物是在沖繩購入的文字螺項鍊,在蘭嶼常常可以看見達悟族人把文字螺插在田埂邊,有趨吉避凶的功能。現在的他也愛上山露營,行囊裡必定放著泰雅族人送的番刀,大把刀上山砍路、砍柴,小刀用來做料理時很方便。帽子、手套等一般人拿來造型的配件,對袁緒虎來說具有極其實用的功能,帽子可以整理頭髮造型,手套是保暖用的,冬天在家冷的時候也會戴著, 至於這副外型潮流的鏡框,裝的可是老花眼鏡片呢。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