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 CreateYour Own Mini-Retreat
TEXT│ Yihong Jhong ILLUSTRATION│ Yiche Feng PHOTO│ ZARA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愈瞭解自己,對生活的掌握度愈高,愈能產生幸福感。
這個過程,需要一些練習,比如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藝術活動,透過抽象思維挖掘大腦的潛質,
填補內在的滿足感。
我們都知道對自己好很迫切,但潛意識中卻往往落入一味討好他人的陷阱 中。
臨床心理博士 史蒂芬妮 ˙ 薩奇斯(Stephanie Sarkis)點出:「自我照顧」(Self-Care)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花點時間傾聽身體的聲音,長期的壓力、倦怠與慣性真的會傷及健康。
當我們能照顧自己的需求,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並且拿回生活的主導權。比如逐步降低每天平均為手機解鎖 180次的頻率、學會適度地拒絕、為自己做一頓飯、看部喜劇逗自己發笑,替自己減輕不必要的負擔。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心理理論之父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30多年前提出「心流」的新創概念,意即當我們在做某些喜歡、有挑戰且擅長的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的忘我狀態,並且在事成之後會感到滿足且充滿能量。登山、閱讀、繪畫、攝影等,都是進入心流狀態的美好捷徑;蒔花弄草也很棒,屋內種滿蔥蔥鬱鬱的綠色植物,奔放的生命力,能帶來絕佳寧靜之效,幫助情緒傾瀉沈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