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01

November 2019

人物專訪

01 November 2019 / 人物專訪 /

開拓生命可能操之在己/林 念 慈 C L A I R E L I N

TEXT│ Yui Chen PHOTO│ Aihciy Hsu

也許從小在學校就是不被重視的「後段班」,林念慈看世界的角度從沒把自己放在高位,視野反而更為遼闊。

帶著爸媽灌溉她的「愛」的教育,林念慈獨自走入地球上被遺忘的角落探險,就算心裡害怕也依舊前行,因為她明白面對天命考驗的唯一方法,只有臣服。







2013 年創辦「棉樂悅事工坊」, 深入尼泊爾村落帶領婦女製作布衛生棉, 並在當地推廣「環保正向月經」教育,在 2017 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登上「BBC 全球百大女性」的台灣人。去年剛在加德滿都成立Ananda Tree House 有機環保店與民宿,讓這片開出小花的善田繼續開枝散葉,蔽蔭更多有需要的人們。










如果時光倒流,林念慈沒想過自己想做的事會發展成為國際品牌,「棉樂悅事工坊」的布衛生棉目前在台灣、原產地尼泊爾、香港與英國都有據點販售,她更沒想過有一天會被BBC 選為世界百大女性,因為學業成績向來吊車尾的她,在當年的老師與同學眼中,跟「傑出人士」似乎沾不上邊。「台灣教育體系讓我喘不過氣,但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沒用的人,因為我的父母比較在意讓孩子學習如何做一個人。」在自由開放的家庭教育下,這個不愛唸課本的孩子,在課外讀物的陪伴下,也逐漸培養出是非價值分明的堅強人本品格。
高中時期的林念慈迷上黑猩猩保育家珍•古 德(Jane Goodall),以及創立「解放兒童」陣線 的人權活動家魁格 ‧ 柯柏格(Craig Kielburger) 的事蹟。「當我發現他跟我同年紀,卻組織了一群小孩去救另外一群小孩,內心很震驚,在我心中種下想要幫助別人的種子。」29 歲那年,林念慈從原本工作的 NGO 組織辭職,「隻身來到尼泊爾村落長住,看見當地女性在月事期間因為性別觀念傳統與衛生條件不佳,時常染上婦女疾病。外表溫柔婉約,卻個性叛逆的林念慈,決定要用手作「布衛生棉」向這個陋習挑戰,她從零開始,組織教育有意願加入計畫的村落婦女,看不見未來的恐懼偶爾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向她襲來,這時候容許自己大哭一下,明天醒來又是新的一天。現在問她:「後不後悔?」她回以一個明亮的燦笑:「我只後悔應該要早一個月辭職,就有更多時間做事,幸好有媽媽給我鼓勵,推了我一把。」




 



雖然從未想過要做「社會企業」,但不知不覺大眾給了「棉樂悅事工坊」這樣的冠名,林念慈說自己的願望很小,一開始只希望品牌能生存下來,2015 年一場尼泊爾大地震居然也沒把辛苦建立的工坊震倒,直到去年終於存到了一筆資金, 在加德滿都開設Ananda Tree House,迎接更多的人來此購買村落運下來的有機農作,並提供住宿服務。「人們說我幫助了尼泊爾婦女,我反而覺得她們才幫助了我。」這並非林念慈的謙虛之詞,而是肺腑之言,或許正因為這種不居功的共善觀念,才讓一個簡單的好念頭至今生生不息。今年下半年,「棉樂悅事工坊」團隊成員還計劃前往尼泊爾女尼寺院與喜馬拉雅山部落,調查當地女性月事需求。這些奇特的路徑也許從來都沒有台灣女生走過,但林念慈已經決定生活就是她的道場,無論成敗,都願意為每一次的選擇全權負責。





我 每 天 會 用 5 分 鐘 能 量 操 或 1 0 分 鐘 靜 心 ,
為 今 天 注 入 期 待 的 品 質 ; 將 近 睡 前 , 再 用 1 0 分 鐘 為 這 一 天 收 尾 ,
今 日 總 總 有 如 今 日 死 , 明 天 又 是 全 新 一 天 。



時常奔波於尼泊爾與台灣的林念慈,隨身登機包是用了好多年的月桃葉編織袋,裡面的藺草收納包裡裝著舒緩搭機疲勞的木梳、花精、陶製按摩器,包包裡當然少不了自家「棉樂悅事工坊」產品,大約裝 5~8 個布衛生棉 就能平安渡過一回月事。由於外宿頻率高,林念慈的隨身法寶還有秘魯聖木,點著後就會飄散出芬芳的煙霧,既能淨化空間能量,也有安神效果。平時喜歡看書的她,選出看了多次依舊感動的《臣服實驗》、最愛作家楊定一博士的新書《清醒地睡》、講述西方女性力量進展史的《女巫》,以及關於斷捨離哲學的《定心》,推薦給想要找回生命主導權的女性。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