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22

June 2020

生活誌 / 恆食堂

22 June 2020 / 生活誌 / 恆食堂 /

在自然中描繪植物真貌/巫 佩 璇

TEXT│ Yui Chen PHOTO│ Aihciy Hsu

當代多數意見皆推崇「回歸自然」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療癒,
於是有人定期將自己野放原始戶外,有人在城市一隅有樹之處乘涼靜心,
現在還有一個新選項:拿起放大鏡,回歸孩提時的好奇本能,
以雙眼細觀植物原貌,並帶著愛意與尊敬,為他們留下栩栩如生的肖像畫。


巫佩璇,學生稱她為「北鳥」老師,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畢業後,
來到台灣大學園藝景觀研究所修業,擁有造園景觀技術士資格。
她最初擔任國小高年級教師,2016 年離開學校體系,
依循內心對自然的熱愛,開設「北鳥─大人的自然美學時光」植物圖鑑手繪課程,
引領成人從微觀視野看見造物的奧妙。




訪北鳥老師的居家兼工作室,室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桌上準備教課用的滿滿草莓盆栽。
這些草莓雖不若超市販賣的鮮紅欲滴,每一顆的染紅色澤卻各有巧妙,搭配蜿蜒的纖細藤蔓與綠葉,一時之間竟讓人忘了它是可以吃的水果,
反而興起了想要好好觀察、照顧它的心情。啟動人們愛憐植物的想法,使這個念頭在內心發酵,也是北鳥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之一。
「在學校穩定教書 10 幾年,我突然生了一場大病,讓我思考生命有限,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能投入熱情的到底是什麼?」
專為大人開設的植物圖鑑班在 4 年前誕生,北鳥脫離了體系束縛,這回終於成為制定規則的主人:只收成人,因為成人更懂得埋首作畫的寧靜之美;
她也不教畫切花,「植物一定要根留土壤才有生命力,我希望學生能邊畫邊跟植物互動,畫完還要把盆栽帶回去照顧。」
就連因上課需要而摘下來的小枝小葉,北鳥下課後還會把它們插入裝水的玻璃瓶中,
直到冒出根系再植入院子裡回歸土壤。這些在細微之處對生命的重視,或許真的是曾面臨生命關頭的人才更懂得珍惜。





 



我 撿 拾 蜂 群 遷 徙 後 的 蜂 窩 、 掉 落 地 面 的 鳥 巢 ,
因 為 它 們 都 是 生 命 曾 留 駐 的 痕 跡 。
簡 單 的 一 小 片 葉 子 , 跟 一 大 座 山 林 ,
在 我 眼 裡 是 一 樣 的 , 都 是 蘊 藏 自 然 法 則 的 有 機 體 。







一樓擺了幾張雅緻的桌子作為教學用途,最角落靠窗的地方,則是北鳥的專屬座位。每天 醒 來, 她 必 定 從 一份 不 用 太 奢 華, 但 非吃 不 可 的 早 餐 配 奶 茶 開始,接著灑掃空間,幫助心緒沈澱下來。然後再沖上一杯黑咖啡,完 成 她 的 日 常 儀 式, 同時正式展開一整天與植物的相處。北鳥笑稱自己跟植物一樣,是過著數十年如一日的人,但若拿起放大鏡觀察,會發現在外人眼中簡單的小日子,也被她活出一番厚度。除了教學,北鳥曾遠赴英國進修鳥類標本製作、推出礦畫桌曆,今年預計推出植物型態圖鑑手冊。這一切默默耕耘反映她不愛華麗花卉,獨鍾低調草葉植物的偏好,「看似愈 簡單的事物,反而愈難掌握,如何從簡單中找到豐富層次感,更能激發我的挑戰心。」 即使接受正統美術教育,掌握所有繪畫技法,她還是堅持拿著刀片、放大鏡、纖細彩筆,一筆一筆完成繁複詳實的植物圖鑑畫,「如果沒有把構造跟生長方式看清楚才畫,我覺得沒有深入植物的生命精髓。」北鳥翻出手機裡桔梗花的子房很「澎湃」的剖面照,以欣喜口吻向我們分享她的最新發現。她從未想過,原來生命轉個彎,就有了說不完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直畫著最喜歡的植物、礦石、蟲鳥,人生,值了。




在學校當老師時,為了掌握課堂進度,北鳥養成戴手錶的習慣,手錶設計美醜不是重點,能否隨時了解當下的時間更為重要。在清雅復古氛圍的教室裡,顯微鏡的存在感格外鮮明,這台放大 40倍的顯微鏡,幫助學生見識植物在鏡頭下的完整風貌。大量圖鑑書籍是這個空間裡的另一個特色,北鳥拿出搜集多年才終於完整成輯的《FLORA OF TAIWAN》1~5冊,其中包含台灣從日據時代起記載至今的植物圖鑑,每次翻閱都讓她格外地有親近感。鳥類標本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雖然台灣也有標本教學,為了忠實呈現最愛的鳥兒飛翔英姿,她還是千里迢迢遠赴英國取經。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