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陶 器 的 隱 世 人 類 學 家 │ 王怡方
幾萬年前人類就從大地擷取土壤捏陶,當時的人不過單純地想製作生活用具,沒想到經歷漫長時間後,從遺跡出土的陶器成為國寶級藝術品,考古學家則忙著解讀蛛絲馬跡。來到2021 年,王怡方也只是捏著當下想用的每個東西,不想過去與未來,陶藝本質,本該如此。
王怡方自稱「做東西的人」,然而無論做些什麼,都是由和大地連結最深的陶土而生。曾任藝術家吳偉丞無為陶房的助手,其後赴日取得多摩美術大學研究所陶瓷專攻碩士學位,歷年來在台日兩地多次舉辦展覽, 並成立「EVON WANG CERAMICS工作室」,將生活的感受見聞反映在可塑性無限的陶土中。她同時也是《Cacao》專欄作家,以文字剖析每段創作心路。
我追求的價值觀既然不是「精準」,
那就該非常獨特,
在我手中成形的物件都無法被機器製作與量產。
當人們收藏我的作品,
也等於收藏了我生活的模樣。
最近越來越覺得自己並不缺少什麼東西,如果真的想購物,一定會從各種創作領域的「作家」開始搜尋,不得不承認我很容易不小心挑到日本作家的物品。除了受到日本美學的吸引,另一個理由是CP 值很高,因為很多人氣作家都將創作視為一輩子的事業,售價多年來很穩定,選料與做工也可以讓一件物品使用很久。我還喜歡買老物,不一定是古董,而是被用到很有獨特狀態的物品,有時可能會動手修整一番,幫助來自不同地方的老物們在我的空間裡和諧共處。
走訪王怡方位於台中北屯的工作室,一整面牆層架上放著大小功能各異的陶或瓷製茶具,一眼就能看出她近年來的生活重心,但深聊後才發現,「陶」是她長大成人後為自己選擇的道路;「茶」反而才是從小受母親影響的興趣。王怡方在日本留學時曾進入茶道最大流派「裏千家」學習,回台灣後投入謝小曼老師門下,這幾年她找到把陶與茶結合的完美做法:辦陶藝展同時開茶席,「我覺得做陶是一個人的事,喝茶卻是一群人的事。我是喜歡關在家創作的人,過多社交活動對我有點辛苦,但如果是為了和別人分享好茶,從做陶開始,我的角度就和茶人不一樣,準備茶會音樂、配茶點心的構思過程,都是為了說一個故事,器物是靜止的,透過茶會的時間性呈現作品最完整的概念,創造我與參觀者在同個時空的『共感』。」
「其實茶跟陶土很像,因為它們都是從土壤來的。」雖然做陶的年份比習茶來得久,王怡方已經感受到兩者深層的連結,「做陶是把土加熱,同樣材料用不同溫度燒出來,顏色就是不一樣;茶葉也是,不同水溫泡也是完全不同口感,而且陶和茶都有許多玩法,我喜歡和它們相處學無止境的感覺。」然而,遇到燃燒生命熱情的「喜歡」以前,王怡方度過一段「不太順手」的生活:身為每天對著電腦畫著千遍一律圖像的產品設計師,直到偶然參加陶藝教室捏出了興趣,接著離職當陶藝家助理,以及下定決心出國深造。這幾年的生命雖然充滿變化,但王怡方深受這股「不確定」的魅力吸引,就像做陶一樣,沒出窯前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什麼事。她想起在研究所的畢業製作時期,教授要求學生們都要待在窯旁邊觀察,「突然間砰一聲,大家都傻了,我一直想著『完了,一定是我的破掉了』。」出窯後,王怡方的預感果然成真,應該能直立的作品只能攤平,「當時我很傷心,可是老師居然覺得這樣滿好的。」原來,在多摩美術大學教書的教授們都是有成的陶藝家,早已參透構成陶藝品「土、火、地心引力」不可或缺的3 項元素,「老師指點我把作品換個角度擺看看,我忽然意會到這件作品現在的模樣成為任何手工都無法達成的獨特狀態。那次之後,我就全然放寬心了。」如果說每個陶器的誕生都是因緣巧合的凝聚,王怡方開始思索著:有沒有方式能有意識地保留「當下」?
2019 年,王怡方到歐洲自助旅行一個多月,行經柏林時恰巧有機會到朋友的陶藝工作室參觀。當天正好是6 月4 日,在她眼前的是德國特有的黑色陶土,王怡方不假思索地捏起一台坦克車,這台車兩側各有5 個輪子,她於是決定在圓形輪圈上手繪世界十大獨裁者;又剛好,工作室另側有位香港藝術家,王怡方和對方閒聊起來,聊到被中國防火牆屏蔽的上千個關鍵字,她做起一個大盤子,在盤子上寫著六十幾個網路禁語,「每個人一天會看到上百則新聞,不是每個都有感覺,但我發現自己對人權、環境等議題特別容易激動,這些事就是我想用作品留下的線索。」她已經為接下來的展覽創作了一系列寫上台灣瀕危原生植物學名的花器,雖然這些植物在21 世紀尚苟延殘喘,但在下個百年會復育成功,還是全部覆沒?陶器會被妥善珍藏,或破碎回歸大地?然而王怡方並不特別在意作品去向,「對我來說,做的過程已經讓我感覺完整。」只要關上門、點開適合當天心情的播放清單,王怡方就能瞬間進入創作的化外之境,手指自然而然動了起來,用陶土具現她與這一世代人努力活過的證明。
身為小物控,王怡方回憶這次受訪前她遇到選擇障礙,稍微冷靜思考後才精選出「如果不見了會很心疼」5 件物品。首先是自己相當崇拜的藝術家野口勇的紙燈籠,原創作品誕生於1951 年,留日時在拍賣網站以合理價格入手,點亮後空間氣氛立刻發生迷人變化。身為陶藝作家,隨身攜帶自己作品也是理所當然的,連壺帶杯裝在不鏽鋼便當盒中,就是她旅行各處以茶會友的最佳夥伴,最近一次旅行是去年10 月的蘭嶼行,民宿老闆喝過後也讚不絕口。古董櫃上的雕像各個都是王怡方的寶貝,從日本江戶時代的小佛像到非洲部落木雕人偶,蘊藏著不同種族的深厚文化。本來就喜歡邊走邊拍照的她,一直想找人氣模特兒水原希子用的CONTAX T3 底片機,沒想到攝影宅哥哥的抽屜裡早就收藏著一台。由於幾年前人還在日本唸書,沒機會見阿嬤最後一面,現在王怡方時常配戴阿嬤的珍珠耳環,是陪伴也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