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食物設計師陳小曼的療癒基地,搜尋她的comfort food&comfort goods!
由台灣人拍攝的《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紀錄片最近悄悄現身,裡頭訪問了世界各地以不同方式闡揚「食物設計」的人們,由他們親自述說「食物設計」所指為何。其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食物設計師陳小曼。
片中的她,從義大利學習食物設計回台不久,熱衷於透過展覽去推廣食物設計,以多變的策展主題觸發人們重新思考食物對自身的意義、對環境的影響。有趣的是,當時她受訪的地點,已從工作室變成她的住處;而她的身分也轉換成了一位保存食品牌LOUU的創辦人;不過,她自認所做的一切,依舊沒有脫離食物設計。
空間有些許的日系居家感,又帶點美式慵懶和歐洲情調;小曼就是有辦法把那些看似無關的事物,編寫出一種新的秩序。
這次,我們實際踏入這位「嗜食物者」的生存基地,與她聊聊食物設計是怎麼一回事、愛上料理的起點、在廚房裡感到療癒的時刻;還有,她的comfort food是什麼滋味?又有哪些私藏的comfort goods?
一位食物設計師的自我預言
一切能夠被放入嘴中的,就可以稱之為食物。食物好吃與否、食物美觀與否,都不在食物設計師的討論範圍之內,那麼食物設計在忙什麼?
小曼解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塊,以食物去討論議題或研究跟食物有關的議題。設計總的來說,是在解決問題或是提出問題。」前者像是她在國美館做的〈Table for Miss A〉失序的飲食展演計畫,藉由讓觀者經歷與一般人不同的進食體驗,進而觸及厭食症的議題;後者,包括食物浪費、食物分配不均、食品營養、農業、戰爭等,都是食物設計的一環。
小曼喜歡蒐集世界各地的好吃罐頭,妥善保存食物風味、可以隨時拿出來食用或入菜,還能作為紀念禮品送人。
「食物設計可以拯救世界嗎?」多年前,一位深圳學生向她提出這個大哉問。小曼當時回答他,「我覺得,誰都可以拯救世界。」不論你是總統或朝九晚五上班族⋯⋯甚至,你是一個罐頭工廠的老闆,一天做8萬個罐頭,如果你做了一個決定,把罐頭裡的油換成比較乾淨的油,那會影響到多少人?
她笑說,現在回想當時的答案,真是一語成讖。如今,自己成為了一名試圖將「概念」放進罐頭的人。
打造可以吃的瓶中信,拯救世界!
「人們都會說,你的每一個抉擇,都在成就你的未來;我也相信商業的力量。」小曼認為,當人們(市場)可以持續進行有意識的選擇,就能「逆向」去影響產地端、品牌端的策略。消費者並非是全然被動的一方,也可以成為主動的一方!
即便自嘲這般想法過於「天真」,但成立保存食品牌的初衷,仍是透過「設計」提出解決方案——以「盛裝土地出產食物的罐頭」作為一種回應問題的行動——一旦食物可以被妥善保存和運用,就不會造成過多的食物浪費,有機會解決未來食物資源不足的危機。
「我想透過品牌,把過去在展覽想溝通的內容,打散到每個罐頭裡。」
保存食品牌LOUU以台灣在地食材為主軸、採用部分格外品,細膩封存台灣風土之餘,也有效使用食物資源。
創立品牌的第一年,小曼一一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全都做成了罐頭,並將之比喻為「瓶中信」。她曉得,不同於辦展覽,商品要先經過市場的檢驗,首要滿足的基本條件:裡頭的食物要好吃。好吃才有人買,瓶中信才有機會被打開,把心意傳遞給對方;而那一份心意是她至今仍持續努力烹煮、熬製的。
過去,廚房是實驗室,現在是避難所
大學時期,一道紅酒燉牛肉,讓小曼走進了廚房,開始學習「做菜」這件事。「你想要做什麼、你決定要怎麼做、自己找材料、自己測試、自己做出來把它吃掉;對我來說,是沒有壓力的設計課。」
「因為對廚藝不熟、不了解,很喜歡在裡面做一些很荒謬的實驗。」那時,她將廚房視為一座實驗室,可以探索各種可能,現在廚房在心中的定位又不一樣了。「喜歡做菜之後,就變成一個療癒自己的避難所。」
只是,下廚對近期的小曼而言,已是忙碌生活的奢侈之事,「通常我工作到快要崩潰,就會留個半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做些無關緊要的事,才能夠Reset!包括為自己下廚,好好享受在料理當中。」
從廚具到廚電是和諧低調的灰白色系,原本該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地方,卻被「整理」得清爽乾淨。
最療癒的是做菜?是食物?小曼說,是聲音
剁碎蒜頭、洋蔥切絲,平底鍋中炒至香氣揮發,小曼拿出備在一旁的兩個罐頭:油漬番茄和油漬煙燻榛果甜椒。接著,豪邁地用湯匙舀出罐內的食物往鍋裡倒,啪滋啪滋,自帶節奏的聲響爆烈開來,一股煙燻和微辣的香氣,瞬間迎面撲來......
究竟,廚房裡哪個 moment 最療癒?小曼不加思索地說:「開火,食材下去的那一刻!」她認為,隨著食物在烹煮時發生的梅納反應 [註1]、普魯斯特效應[註2]觸發的一切;當聽見油鍋裡的聲響、聞到某種料理的氣味,你會感到興奮、期待,甚至曾經的記憶被召喚了出來,你知道再過一陣子就能經歷類似的「滿足感」。
成立品牌還有另一個私心,小曼希望能提供各種人們生活裡的靈感,包含想與孩子創造回憶的父母。
有幾道料理被小曼劃進「私人療癒菜系」的範圍 ,除了代表家鄉味的滷肉飯、筍絲、燙青菜之外;小時候和媽媽在假日一起動手做的pizza,口味雖不正統,卻是她難以忘懷的滋味。許多能療癒自身的comfort food,都跟某段特定的時光或人事物緊緊相扣,廚房不只是存放食物的地方,更是儲藏好多份記憶的所在。
註1:梅納反應是指當「糖或澱粉」與含「蛋白質或胺基酸」等成份食材一起烹煮,達到一定的高溫會產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
註2:作家普魯特斯在《追憶年華似水》小說中描述,唯有氣息和味道,是更恆久、更忠誠的存在,主角談到食物的味道勾起過往的回憶,被後來研究食物心理學的人們定義為「普魯斯特效應」。
兩個罐頭就變出一道菜!還超好吃?
「我很常用Shakshuka(北非燉蛋)當午餐,它基本的組成就是甜椒、番茄、蛋,是中東和地中海一帶的料理,歐洲人喜歡加入Feta Cheese,再灑些香料。」
小曼邊翻炒、邊解釋,油漬番茄的罐頭加入多種的香料,甜椒罐頭因為有了榛果和煙燻油的存在,創造像是經過日曬處理的細膩味道,「有這兩個罐頭,在家裡煮這道理很輕鬆,不需額外準備一堆的香料。」接著,加入關鍵的辣奶油,等到湯汁開始滾,就可以把蛋打下去,小火蓋鍋蓋;看到蛋白開始變白,就關火用餘溫持續加熱,可以獲得半熟口感的蛋黃。
盛盤時,撒上香菜或parsele,味道都很搭!起士可以選擇Feta Cheese,如果沒有就用Ricotta Chees替代
至於,隨餐搭配的飲品,她也絲毫不馬虎。「我去酒吧,通常第一杯點的是spumoni(葡萄柚氣泡雞尾酒)。通常是用campari(肯巴利利口酒)作為基底,再加入葡萄柚汁和 tonic water調配而成。今天,這個是不負責任的家常版!」只見她神情調皮地,從SodaStream氣泡水機裡拿出充滿泡泡的氣泡水,倒入杯中,再添加現成的胡蘿蔔汁、薑汁啤酒、幾顆冰塊,最後擠一點檸檬,令人忍不住想立即嚐鮮的「成人版果汁」就此誕生!
小曼私家特調的spumoni,是以現成的蘋果汁或胡蘿蔔汁為基底,顏色格外誘人!(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田中單肩揹著CRASH CNC 輕量撞擊後背包,一手拉著 CRASH ICON 經典撞擊行李箱(經典黃);Eva身上掛著的CRASH MINI ICON 撞擊隨身包(桃紅),裡面儲存著旅行必備私物,啟動了高雄B級旅行!
「你們要趕快吃,不然會冷掉。」小曼將北非燉蛋盛在烤得脆脆熱熱的酸種麵包上,「嘟」到我們面前,親切地像是認識許久的朋友。然後,戴起紳士帽、拎著行李,瀟灑地把一桌的異國饗宴和靜謐的空間,留給了我們。
或許,正如《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紀錄片裡講述的,食物設計師設計的產品,最終都會被吃掉、消失,但他們不介意,因為他們真正設計的是「記憶」。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後,我們仍可以在腦中回放那個採訪小曼的午後,覆蓋著Shakshuka的濃烈複雜的香氣,還有舌頭刺刺的快感。
【陳小曼廚房裡的comfort goods X 4】/ 田中XEva的B級旅行 Q&A:
No.1 產於日本刀刃之市的職人刀 「旬」
「對刀的追求,是做菜的人終究會走到的路。」小曼特愛日本匠人作出的刀,他們會針對東方人的手有更細膩的考量,包括握柄的尺度等。第一次認識這個牌子是在英國倫敦的日本廚刀專賣店。旬來自擁有700年武士刀歷史的關市,材料是不易生鏽的大馬士鋼。前陣子得知有店在出清,她特別去蒐購回來。
No.2 像藝術展品的Dansk起士砧板
「1956年一對美國夫妻在歐洲的旅程中,被丹麥設計美術館中的展品啟發,因而創立了品牌。他們在60年代大受歡迎,至今有許多餐具迷會蒐藏早年的產品。」這系列的起士砧板是小曼很喜歡的Dansk產品之一,他們的產品經歷這麼多的使用仍狀態良好,說明了當年精湛的工藝與良好的設計。
No.3 法國ASTIER de VILLATTE和日本Birbira Karco白釉盤器
小曼偏愛使用質樸的白釉色餐盤,把配色的任務留給食物。法國的ASTIER de VILLATTE的盤器是她每次都會從巴黎小心翼翼扛回來的戰利品!「日本的Birbira Karco則是出自一位美感獨特的日本陶藝家,除了盤器很美,花器和耳環也都很好看!目前這兩個牌子在Salon flower都買得到。」
No.4 搭配玻璃瓶的SodaStream氣泡水機 DUO
「我在家最常喝的,其實是highball (威士忌蘇打)氣泡細緻的程度也會影響威士忌的風味(當然還有關鍵的冰塊),有一台SodaStream 很方便,打出來的氣泡也算綿密,在家做調飲很夠用了。」而且,這款搭配的玻璃瓶,符合更重視永續和無塑的人士。
【提醒您:未滿18歲禁止喝酒,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