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19

July 2019

人物專訪

19 July 2019 / 人物專訪 /

影像創作的視界/廖 小 子 G O D K I D L L A

TEXT│ Yui Chen PHOTO│ Aihciy Hsu

曾幾何時我們從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開始把人事物貼上「美」或「醜」的標籤,並以此判斷價值?
無論幾歲,廖小子都不想改變對台灣進行充滿感情的觀察,
把這些素材加點理性思辨,在腦內翻攪一番,炒出一盤正中新世代胃口的視覺佳餚。





橫跨獨立樂團「拍謝少年」,到流行天后蔡依林的專輯封面設計,或是從 2016年倫敦雙年展臺灣館「修龍」(台語:相撞)的異色激盪,到雲門舞集〈毛月亮〉的赤裸前衛,這些風格差距甚遠的視覺,全出自廖小子不設限的設計思維。他在北高兩地開設「讀字」與「三餘」書店,以文字深度耕耘台灣的文化底蘊。



與視覺設計師面對面,首先開啟話匣子的卻是做菜話題,原來外型粗獷的廖小子是炒得一手「無國界」好菜的妙手主廚,最大的休閒樂趣就是每天在廚房裡用 magimix食物調理機把不同食材混和攪拌後,變出原創卻讓人食指大動的菜色。

「每次出國就想把那個地方的味道帶回來,去日本學殺生蝦、做生魚片,去西班牙就學海鮮飯。」他形容自己應該很像變態偷窺狂,逛市集就是觀察地方阿桑做菜的好機會,「做菜有一種邏輯,誰先切、先下?哪個步驟火候如何?炒多久?都會影響一道菜的最終表現。」明明想把做菜當做放鬆,但很明顯地,廖小子樂於拆解拼裝的大腦只是在不同思考迴路間切來換去。從小他玩玩具的方式就是「拆」,把兩個機器人拆開組合,變出更多機器人。直到現在,他創作前也必定從社會、哲學、藝術史等角度把作品概念剖析拆解,「如果我在理論上無法說服自己,就無法開始執行。」一旦通過大腦邏輯檢查後,廖小子開始動手把設計元素,他形容為「零件」,安放在適合的位置。完工後他會靜靜凝視著畫面,內心升起一股「這果然只有我才做得出來!」的暢快感,如果他人只用「美醜」評斷,那可能只看到事件表面,忽略「美」具備線性的時間特質。



 

從小看著六合彩報、檳榔盒長大,長大看遍世界圖像後,再回頭觀察曾經最熟悉的物品,廖小子發現台灣設計確實具備「原生」美感,「當『美』是原生狀態時,我會小心判斷它有沒有隱藏『未來的種子』?」廖小子提起現在台式美學之一的「長輩圖」,緣起於在社區大學學習電腦繪圖的銀髮族,他不懂設計理論,卻認真思索如何讓圖像更容易被理解傳播,「他們製作時,腦袋裡絕對沒有一絲想毀掉自己作品的念頭。」然而年輕人把「長輩圖」當成揶揄,等於在心中劃上跟長輩的鴻溝。但在廖小子的眼裡,「長輩圖」這顆未經雕琢的寶石若是拆解重組、細細打磨,不同世代的美感鴻溝其實可以被填平。

因為時間空間而被誤解的,還有台灣的大山大海,廖小子為「拍謝少年」製作專輯封面〈兄弟沒夢不應該〉,他將海波浪化為兩顆互相激勵打氣的拳頭。「台灣居民大多渡海而來,先人在對岸看著海,想著台灣這塊陸地,現代人也是看著海,想著外面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一種『共時性』。」身擁大好自然資源,政府卻處處對人民宣導山與海是危險的,最好不要靠近。如何連結台灣人對山與海失落的感情,誠實面對自己的所有?廖小子說他會為此繼續創作下去。






『 美 』 沒 有 固 定 型 態 。 台 灣 的 原 生 美 學 很 直 接 ,

也 許 有 部 分 人 還 是 無 法 認 為 這 就 是 美 , 但 只 要 仔 細 觀 察 ,

會 發 現 其 中 有 一 股 值 得 玩 味 的 『 裝 飾 性 趣 味 』





整理爸爸遺物時,發現他在中風後在紙片上寫著出自《詩經》的「雄雉」二字,廖小子把這塊紙片用壓克力封裝,並且將這兩個字刺在身上,希望有天會懂得爸爸的真義。媽媽親手寫下她名字的「蘭」字,現在也映刻在他的脖子上,每當親友來訪,媽媽總是樂呵呵地希望他秀給大家欣賞。自從高中時期姊姊強迫自己穿花襯衫,花襯衫現已成為廖小子風格正字標記,出席頒獎典禮也是花襯衫配「英雄牌」藍白拖造型。恐龍泡泡水槍是廖小子回歸樂團「拍謝少年」的必備舞台道具,家中備有許多款式。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