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美食細品文化百味/高琹雯LIZ
TEXT│ Yui Chen PHOTO│ Aihciy Hsu
擁有台灣與紐約雙律師執照的 Liz,也曾像每個熱衷分享的部落客一樣,
在正職工作之餘努力敲鍵盤,把味蕾所感知的小宇宙用文字描述出來,
毅然辭掉律師事務所職務後, 她決心以自學方式一步一腳印朝著美食家之路前進,
用追美食的動力行旅全球,也身任《Louis Vuitton Taipei City Guide》顧問,用美食引領人們認識台北。
在明媚午后陽光中與 Liz 聊美食佐茶,就連清淡的花茶也變得格外有滋有味。她將原本研究法律的精神挪移到食物上, 查外文食材、翻主廚背景,架構一篇資訊充足的美食文章的繁瑣小細節,她做起來卻怡然自得,從自學品美食的 Liz 口中,才明白想當美食家原來懂「吃」還不是最要緊的。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這句電影對白若不形容廚師,形容任何一個對美食狂熱的人都成立。
「吃」是人類維生的本能,從這項本能衍生出一整套富麗堂皇的味覺織錦,最棒的是, 即使語言無法相通,人們還是能藉由飲食,深刻感受彼此文化的醍醐味。在決心專職經營美食部落格之後,Liz 帶著相機與筆記本展開尋味之旅。每當進入陌生的餐廳,觀察環境氣氛、品嘗食材滋味,必要時還要問主廚問題,「要吃到這麼 detail,其實真的滿累的。」Liz 微微苦笑,為了保持感官的敏銳,大概在三年前 Liz 撥時間進行體能鍛鍊,也開始重視居家飲食調養。去年成為新手主婦的她,平日也開始下廚,紅燒肉、波隆那肉醬、咖哩之類簡單又健康的料裡是她的最愛,也難怪時常有外食機會的她就算吃遍天下, 依然保持苗條優雅的體態。
成為自由寫作者後最棒的一點,是 Liz 的美食探險地圖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拓展全世界,在義大利,她看到到當地人對於遵循傳統古法料理的堅持;在日本,她感受到總是伴隨著笑語聲的用餐場景,出現難得一見的空曠寧靜。「進入 La Cime,好像踏入一個沒有邊際的遼闊空間,餐廳 的白牆幾乎沒有裝飾,加上純白的桌布與餐瓷, 偶爾會有陶製或大理石盤子點綴,每當有料理端上桌時,因為四周大量留白,所有注意力會自然而然凝聚在食物上,品嘗食物時也變得特別專心,第一次我感受到食物因為『留白』,對比出入口後層次更豐富的魅力。」
飲食與國情文化不可分割的關係,最近也驅使Liz 想要回過頭來好好品嘗中菜,「這樣講也許有點老土,但中國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去年因緣際會在澳門的譽瓏軒吃到驚為天人的粵菜後,我一直期待有機會能仔細品嘗中國各地的料理。」在台灣,Liz 也充分善用美食的魅力,為想要了解台灣文化的外國人引路。「想挑戰街邊小吃我最推大稻埕慈恩宮,想吃餐廳還是會推薦鼎泰豐, 如果有點預算想要嘗嘗台灣的 fine dining,那就去試試看 TaÏrroir 態芮、RAW 吧!」Liz 的腦袋儼然已經內建台灣美食的搜尋器,今年六月她也預計推出美食專門網站 Taster,統一現在市面上紛亂的美食新訊外,也邀請好友一起推出美食專欄,還有非常實用的「口袋名單」專區,曾經有人笑過 Liz 從律師變美食家是不是在浪費才華? 誰說理性思維者在飲食圈不能有一片天呢?
至今我仍懷念的美食,是某天深夜在京都小巷發現的居酒屋,
店內 L 型吧台只能容納六個人, 食物很簡單,口感層次卻非常豐富,
一點都不費力地就征服了我的心。
最初朝美食家路線前進時,Liz 就購入《西餐專業字典》,原本想說擺著也心安,沒想到對於美食研究助益良多。
如何拍出誘發食慾的美食照,也是現代美食家的必修學分之一,就靠這台 SONY A72 陪她到處征戰;
另一個工作得力助手是 HERMÈS 名片夾,原來美食家不是會寫吃就夠了, 也要到處交朋友才有機會打聽到「巷仔內」的美食情報。
時常四處旅行找好吃的Liz,不僅上飛機會用眼罩助眠, 平日也靠眼罩保持有品質的睡眠,維持愉快地身心健康,才能一路「呷百歲」。